安徽大学劳动法律援助项目"

连同老婆一同搭进竞业限制协议,最后赔偿了84000!!

发表日期:2017-07-20 09:28:52发表人:安大法援

 劳动者违反对公司忠诚的义务,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案情介绍

    最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这样一起案件:2014年10月24日,易某与某科技公司签订《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约定易某任职期间及离职后一年内,不会(亦不允许其配偶、本人拥有权益的公司等)在与该科技公司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或向此类第三人提供咨询或其他协助,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并约定若易某违反上述条款应支付违约金84000元。

法院判决

    2015年3月1日,栾某(易某之妻)作为天津某公司发起人,实缴出资125000万元。后园区仲裁委作出裁决,易某支付该科技公司违约金84000元。易某对仲裁裁决不服,遂诉至法院。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易某与某科技公司签订的《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系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该约定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易某的妻子作为天津某公司股东,参与股东会议并实缴出资,而天津某公司与某科技公司在工商登记的经营范围上明确存在相似、相近产品,故易某已违反双方签订的上述协议中关于在职期间配偶不得开业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约定,应按照约定支付某科技公司违约金。易某不服一审判决,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审认定易某已违反双方《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的约定并无不当,易某要求不予支付违约金的请求无事实和法律依据,遂依法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点评

    我国《劳动法》第3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劳动者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而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履行忠诚义务是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基本要求。且该忠诚义务不仅限于劳动者在职期间,也可以延伸至双方劳动合同终止或者解除之后。简言之,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劳动者在职期间及离职后的竞业限制期内,不得在与原用人单位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不得自己开业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如若违反对公司忠诚的义务,劳动者即应承担赔偿责任。

                                                                          转载自:苏州中级法院